
嘿,来读史源历史专栏第4091期啦。开国元勋薄一波呀,在六十年代的时候,被一个相关集团弄出来的啥“六十一人案”给坑惨了,就这么被人污蔑,还撤了职,关了好些年呢。等到七十年代后期,国家开始拨乱反正啦,好多受了冤屈的老同志都被解放出来了,薄一波也总算是恢复了名誉,而且在1979年的时候又当选成国务院副总理了。那时候还有个副总理叫陈永贵,这人对薄一波同志重新出来工作可不咋支持呢,在开会中间休息的时候,他俩还来了一次让人感觉不咋痛快的对话。
打从1967年开始算的话,陈永贵都已经有十二年没见到薄一波啦。俩人先是客客气气地寒暄了几句,这之后呢,陈永贵一脸严肃地跟薄一波说:“咱俩这会儿又能在一块儿干活儿啦,不过有个事儿你得心里有数啊,要不是华主席他们把那个阴谋集团给粉碎了,都不知道你啥时候才能被平反呢,就更别指望今儿个还能到这儿来开会啦。”这话听着好像也有点道理,可对于一个刚恢复工作的老同志来讲,确实是挺让人听着不太舒服的。
薄一波听了那话心里挺不痛快的,不过他这人老到呀,当时并没有直接发火,只是很平静地回了陈永贵一句:华国锋同志的功劳那确实是实实在在的。可按某些人的心思,恐怕咱这些人压根就不该再出来工作呢。永贵同志呀,你得说是靠着全党大多数同志一起努力,咱这些人才有了被平反的机会呀,这才是实际情况呢。很明显,他俩在“事实”这事儿上看法不一样,陈永贵还想着再接着解释解释呢,可这时候薄一波已经坐下了,弄得陈永贵挺尴尬的。
说起来啊,在1976年到1978年这期间呢,国家还有社会的秩序大体上是恢复得差不多了。可好多老同志身上的那些问题啊,一直就没给解决喽。这里头关键的矛盾就在“平反昭雪”这事儿上,要搞这个呀,肯定就得把以前那些老结论、老政策给推翻喽,这事儿有些人可就忌讳着呢,心里头对把这些老同志解放出来有顾虑呀,就怕会影响到中央和伟人的威望。就拿薄一波同志的复出来说吧,那过程也是曲曲折折的,好在小平同志、叶帅、陈云等这些党内的元老们啊,那可是出了大力气积极推动呢,一直坚持实事求是这原则,到最后呢,那些之前受了冤屈的老干部们也就一个接一个地都给平反啦。
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呀,陈永贵因为带着山西大寨搞农业建设搞得特别好,一下子就在全国出了名。到了1973年呢,他还当选成了中央政治局委员,这可老厉害了。更厉害的是在1975年,在毛主席的大力提拔下,他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呢。陈永贵本来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传统农民出身呀,能当上这么高职位的干部,那他对毛主席这位伟人的崇敬还有感激之情,真的是多得没法再多了。后来毛主席病逝了,陈永贵心里别提多悲痛了。这之后呢,他就全力去支持华国锋、汪东兴这些同志啦。为啥呢?因为华国锋那可是毛主席生前指定的“接班人”呀,所以陈永贵就把自己心里那份对毛主席的信任,还有那种坚定的感觉,都延续到华国锋身上去了。
就因为这情况呀,在拨乱反正那时候,对于给一批老干部做平反的工作,陈永贵心里是挺有意见的呢。可这平反的事儿那是大家都盼着的,也是必然要走的路呀,哪能拦得住呢?等这事儿都已经成了定局了,他又跑去提醒薄一波,让人家可别忘了“华主席的恩情”。陈永贵这人确实挺朴实、挺坚定的,这一点挺让人感动的,不过呢,他想事情的那个逻辑就不咋强了。就像薄一波说的那样,拨乱反正那可是党内大多数同志共同的想法,大家一起努力才做到的,可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功劳都归到某一个领导做的决定上呀。
薄一波这人的素质和修养那可相当高嘞,在建国之前呀,他的资历可比陈永贵深厚多啦,压根就不是一个层次的。就说解放战争那会吧,薄一波还当过华北军区的政委呢,跟聂荣臻元帅搭伙一起干事儿。后来陈永贵整出些“告诫”啥的,薄一波可没跟他一般见识,始终保持着风度,回应的时候那也是有条有理的。到了1980年的时候,陈永贵同志因为顶不住一些压力呀,就辞掉了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有副总理的职务,这么一来呢,差不多也就跟政坛告别咯,他晚年就是在北京安安稳稳度过的。